分類
分類
促進健康
【名家專欄】別讓慢性病成為癌症的助攻!「這4招」換你主動出擊!

癌症常被視為突如其來的疾病,但其實它可能是身體長期變化的結果。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發炎等慢性病,會提供適合癌細胞生長的環境,並削弱免疫系統的戰鬥力,使癌細胞更容易發展。

日期2025/04/14
點閱數554
成人健檢
過年高油高熱量,年後進行健檢,成人健檢項目怎麼挑?

每到年末,無論是受到美味菜餚的誘惑,還是親友熱情邀約不好拒絕,大魚大肉總是難免,而這些高油、高熱量的飲食,很容易就讓健康亮紅燈。

日期2023/01/19
點閱數4191
健檢知識
體檢要做高精密檢查、核磁共振掃描嗎?優缺點是什麼?

做了磁振造影(MRI)及正子造影(PET)檢查,是否可以確認身體高枕無憂?這些精密檢查是否仍有看不到的盲點?一般人到底在何種情況下,該做這種檢查,何時又可免呢?

日期2024/06/18
點閱數1725
眼底檢查
「眼底檢查一定要做!」日本醫學系教授建議40歲以後要做的5大健檢項目

都知道健檢很重要,但想要做完所有健檢項目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負擔。有沒有哪些特別重要、建議能夠優先做的健檢項目呢?

日期2024/06/04
點閱數1049
【名家專欄】長不高,是體質還是異常?掌握生長關鍵,幫助孩子健康轉大人!

兒童遺傳及新陳代謝科許鈺敏醫師從臨床經驗,整理出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重要觀察指標、以及轉大人的飲食和運動建議,幫助家長掌握時機、孩子健康成長。

日期2025/04/21
點閱數47
你的健康資本夠嗎?小心這些「壞習慣」正在偷走你的未來!

慢性病不像感冒會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症狀,而是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成年人(20-64歲)約有四成以上罹患代謝症候群,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許多人在不知不覺正逐漸走向成為慢性病的高風險群。

日期2025/03/26
點閱數1043
身體不會說謊!養成七個習慣,每天活得更健康!

慢性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讓身體獲得所需的養分;每天動一動,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養成良好睡眠與作息,讓心情保持愉快;定期健康檢查以掌握身體狀況,才能真正遠離慢性病,擁有更健康、活力的人生。

日期2025/03/26
點閱數239
帶狀疱疹認識與預防方法:守護健康從了解開始

帶狀疱疹是潛伏在體內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再度活化所致,每3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可能罹患此病。帶狀疱疹不僅帶來劇烈疼痛,20%以上患者可能併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對生活品質及工作都會造成巨大影響​。

日期2025/02/25
點閱數308
甩掉冬天累贅感,春季「這樣做」,身體輕鬆又有活力!

春天氣溫回暖,新陳代謝加快,是提升體能、改善健康的最佳時機,但要如何讓健康計劃不再只是「三分鐘熱度」?關鍵在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並搭配調整飲食與作息,一起打造健康新生活!

日期2025/02/21
點閱數3511
過年都吃大餐罪惡感很重?年後減肥把握5原則!

過年大吃大喝後,很多人會出現「節後症候群」,身心難以調適,甚至感到疲憊、焦慮。想要快速調整身體狀態,飲食清淡、補充水分、蔬果和五穀雜糧不可少!此外,適當運動與改善飲食習慣也是關鍵。立即學習如何調整過年後的飲食與生活,讓身心重回最佳狀態!。

日期2025/02/18
點閱數150
降低與預防肺炎風險「吃對食物」有助提高免疫力

想要避免肺炎上身,除了盡可能避免出入人多場合、外出時做好防護工作以外,透過簡單改善運動、飲食等生活習慣來積極提高免疫力,也是對抗病毒的一大重要方法。趕緊來看看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幫助我們預防各種疾病!

日期2025/02/11
點閱數341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你的健康保障是否與時並進?

隨著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新興技術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但因成本高昂或技術尚未成熟,大多未全面納入健保,患者通常需要自行支付檢測和治療費用,若缺乏相應的保障規劃,容易面臨治療康復與經濟負擔並存的困境,快來一起檢查看看你的健康保障是否與時並進吧。

日期2025/02/11
點閱數268
1 2 3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