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是因為腦內血流受阻,無法供應腦部氧氣,導致的腦功能障礙;高齡者最常發生腦中風,有家族病史的風險更大。根據美國心臟/中風協會(AHA/ASA)統計,55歲以上的中風風險,每10年以倍數增加,有家族病史者應更加小心。腦中風的危險因子,與三高和生活飲食息息相關,勿輕忽!
立冬是24節氣中第19個節氣。古人工作一整年後,就要進補足夠的營養,儲存熱量來恢復元氣、抵禦冬天的寒冷。台灣人超愛進補,許多餐廳也打著能暖胃、驅寒、補身體的口號推出進補美食,但要小心補品暗藏的高鹽、高油、高酒精的危機,更要細算補品熱量,補過頭反而造成健康危害!
手抖是一個常見的症狀,很多人發現自己手抖以後,都會很擔心自己是否是罹患了帕金森氏症,然而發生手抖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生理、心理或疾病等因素造成。要了解手抖的原因,我們可先從顫抖(Tremor)的型態開始。
退化性關節炎是造成許多長輩行動不便、活動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研究統計70 歲以上老人更有半數以上罹患指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長輩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比例比男性還來的高。 退化性關節炎的最主要症狀就是痛,導致長輩行走意願降低,當長輩活動量降低,身體機能會逐漸退化,因此不可以輕忽它的嚴重性。
帕金森氏症是種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並且當進展到後期時也會出現類似失智症的情況。多數人不太認識它,但一定都看過這疾病的典型症狀:小碎步、肢體發抖、講話不清楚等。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有超過4萬多人罹患此帕金森氏症,發生率也逐年增加。一起來多認識這項疾病吧!
依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估算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由於病程時間較長,初期時行動能力自如但認知混亂,到末期卻又失去行動能力,多樣性的症狀變化,使得失智症照顧十分有難度,因此如何預防失智症以及認識失智前兆就非常重要!
褥瘡(或稱壓瘡)是照顧臥床長輩最頭疼的問題之一。褥瘡(壓瘡)的主要原因是壓力,因此好發的位置就在足跟、臀部或尾椎等地方。褥瘡惡化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照顧長輩時就要特別留心,大部分褥瘡都可以透過治療改善,但有時候褥瘡會因為其他因素導致進一步惡化而難以癒合。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2022年公布資料,台灣人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34.4歲,女性為32.3歲;與過去年代不同,現代人大多晚婚,也較晚生小孩,也因此更需要好好為自己做好養老財務的規劃。
全台超過256萬人患糖尿病!每三位糖友就有一位未滿60歲。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台灣糖尿病就醫人數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現代人往往高糖份、高熱量飲食習慣及運動頻率低的生活型態,年輕人也會是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糖尿病前期的症狀不明顯,往往等到更嚴重的腎臟、心血管疾病,送醫時才發現。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同時也將迎來流感的高峰期,《書心健康管理診所》 院長許書華特別提醒高風險族群應儘早接種疫苗以預防流感,同時也分享流感與一般感冒徵狀的區別、以及如何透過改善生活方式以增強免疫力,對抗來勢洶洶的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