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疫情仍未停歇,雖然比起高峰期,每日的確診數有所減少,但患者總數仍在持續增加,染疫的人也越來越多,新冠病毒後遺症,也就是「長新冠」的症狀成了每位痊癒者,甚至尚未染疫者都要多加留意的問題。 雖然面對新冠後遺症問題,目前全世界都還欠缺大型、長期的研究,因此有效的治療方式仍不能確定,讓許多人難以放下心中的擔憂。
許多人、甚至包括醫護人員,往往都會認為年齡老化等同於衰弱,人老了以後走路變慢、體力變差、胃口不好,這是自然現象。但其實退化速度變快,不全然都是因為自然老化,也有可能是「衰弱症」來了。 衰弱症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很多長者平常沒什麼事,但一生病就很嚴重,好像身體裡的能量跟抵抗力瞬間消失,健康恢復得很慢,容易對藥物產生副作用,而後持續發生各種疾病,甚至導致失能。
COVID-19疫情還未過去,染疫人數依然處於高峰,慶幸的是有99.7%的患者屬於無症狀或輕症。當發現自己確診了,要怎麼吃,病才好得快?許多營養師提供建議,在此做個總整理,讓大家有參考方向。
健康的牙齒對老年生活非常重要,牙齒發生問題將造成咀嚼困難,無法將食物磨碎,進而增加腸胃負擔,無法完整地吸收營養,健康也就容易出問題。
最近常被問到:『要預防新冠或是感染新冠後到底要吃什麼會好快一點?』 不少偏方都出爐了,但都缺乏實證醫學佐證,基本上,我太不相信只靠某一樣食物或飲品,但飲食亂吃就能戰勝病毒,我比較想了解那種『飲食型態』比較能遠離新冠病毒。
54歲的趙先生罹患鼻咽癌,經過放射性治療後已經痊癒,但他發現自己有一些吞嚥困難的問題,只能喝流質食物,還很容易嗆到。經過檢查才發現,因為咽喉肌肉在經過放射性治療後產生纖維性硬化,導致吞嚥困難。
無論是在古中國還是日本,食用梅子的歷史都相當悠久,但一直到近代歸功於醫學發達,才簡單歸納出梅子的一部分營養成分,以及可能具備的健康功效,例如抗氧化、抗發炎、預防肥胖等。 日本一名醫學博士就相當推薦吃梅子的製品「梅醋」,簡單加水稀釋就能喝,比起直接吃梅子更方便,還能攝取到其中的營養及健康功效,而且既可口又消暑解渴,是不可多得的健康好食材。
「醫生,我胸口好痛,快吸不到空氣了!」「醫生,我快要⋯⋯」下一個畫面便是醫生於手術室內與死神搶拉病人的生命,這是大家經常在八點檔中看到的戲碼。
日本平民發酵飲品「甘酒」雖有酒字,但其實並不含酒精,是一種日本傳統飲料,由於相當營養,又被日本人稱為「可以喝的點滴」。近年甘酒也逐漸在台灣打開市場,其健康功效受到注重養生的族群關注,各大通路中已經不難見到甘酒的身影。
嘴破不是病,但痛起來真要命!反覆發作的嘴破總讓我們食不下嚥、無法好好享受美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除了可能影響營養攝取,還會帶來情緒上的壓力,讓健康大受影響。 而我們常說的嘴破,也就是口腔內部黏膜發炎的情形,其實依照成因、外觀的不同,至少可以分成4種,不可一概而論。 日本一名口腔外科專業醫師分析了嘴破的各種成因,並提醒有些口腔嚴重疾病如口腔黏膜白斑症、舌癌,症狀都和嘴破很像,一定要多加留意,出現特定症狀應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