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甚至包括醫護人員,往往都會認為年齡老化等同於衰弱,人老了以後走路變慢、體力變差、胃口不好,這是自然現象。但其實退化速度變快,不全然都是因為自然老化,也有可能是「衰弱症」來了。 衰弱症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很多長者平常沒什麼事,但一生病就很嚴重,好像身體裡的能量跟抵抗力瞬間消失,健康恢復得很慢,容易對藥物產生副作用,而後持續發生各種疾病,甚至導致失能。
健康的牙齒對老年生活非常重要,牙齒發生問題將造成咀嚼困難,無法將食物磨碎,進而增加腸胃負擔,無法完整地吸收營養,健康也就容易出問題。
無論是在古中國還是日本,食用梅子的歷史都相當悠久,但一直到近代歸功於醫學發達,才簡單歸納出梅子的一部分營養成分,以及可能具備的健康功效,例如抗氧化、抗發炎、預防肥胖等。 日本一名醫學博士就相當推薦吃梅子的製品「梅醋」,簡單加水稀釋就能喝,比起直接吃梅子更方便,還能攝取到其中的營養及健康功效,而且既可口又消暑解渴,是不可多得的健康好食材。
日本平民發酵飲品「甘酒」雖有酒字,但其實並不含酒精,是一種日本傳統飲料,由於相當營養,又被日本人稱為「可以喝的點滴」。近年甘酒也逐漸在台灣打開市場,其健康功效受到注重養生的族群關注,各大通路中已經不難見到甘酒的身影。
「醫生,我胸口好痛,快吸不到空氣了!」「醫生,我快要⋯⋯」下一個畫面便是醫生於手術室內與死神搶拉病人的生命,這是大家經常在八點檔中看到的戲碼。
秋冬時節氣溫變化大,正是考驗人體免疫力的時候!往往一不小心,就搭上流行性感冒的風潮。兒童、年長者等免疫力低弱的族群,較無法即時啟動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很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感染,甚至演變成難以收拾的肺炎。感冒不免讓家人慌了手腳,也因此網路上常有關於維生素C 治療感冒的論點。
許多注重健康養生的人都明白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性,將體重控制視為一生的課題,而有不少人都聽說減肥要「少吃多動」,但其實這句話不見得完全正確:若是少吃了重要營養,不但容易讓肌肉流失,帶來的飢餓感更會讓人難以長期實行,反而更容易放棄減肥、復胖。
在高齡者常會遇到的長照問題中,「如何預防肌少症」往往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所謂的肌少症(Sarcopenia),泛指全身的肌肉量不足,進而慢慢導致身體功能與機能喪失的症候群,嚴重者更會增加跌到失能與死亡的風險,是長者不可忽視的問題!
許多火鍋業者直接將盛滿高普林海味的套餐取名「痛風鍋」,強調海鮮食材給得有多豪邁,而這樣的行銷方式,健康的人可能會覺得幽默、會心一笑,但讓深受痛風所苦的患者看,想必他一定笑不出來。 「痛風」之名是形容患者疼痛難耐,吹來一陣風都會讓患者椎心刺骨。而且痛風帶給身體的傷害除了劇烈的疼痛、影響活動以外,突起的痛風結石還會讓患者外在美觀大受影響,使人不敢面對人群、影響人際關係。
天然食材中除了我們常吃的可食部位以外,我們在處理時也會丟棄不少,例如洋蔥外皮、酪梨中間的巨大種子等,我們往往因為堅硬或難以下嚥的口感,讓我們不得不將之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