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工作和生活的科技數位化,我們大多數時間盯著電腦和手機螢幕,這對眼睛造成了極大的負荷。眼睛除了需要定期休息外,透過有效舒緩疲勞的方法和營養補充,不僅能保護視力,也能遠離眼睛疲勞,減緩眼部病變的發生。
台灣近日爆發多起食安問題,信義區的素食餐廳食物中毒案,累計造成5人死亡,另有知名連鎖餐廳、校園、以及旅行團的集體食物中毒問題。無論自煮或外食,食安危機可能潛伏在任一環節。讓我們一起認識食物中毒的原因、一旦中毒該怎麼辦、如何預防,從源頭杜絕食安危機。
做了磁振造影(MRI)及正子造影(PET)檢查,是否可以確認身體高枕無憂?這些精密檢查是否仍有看不到的盲點?一般人到底在何種情況下,該做這種檢查,何時又可免呢?
腸病毒高峰期已經到來,如何確保家裡的小寶貝安全渡過這個季節?跟著曹玉婷醫師一起認識腸病毒的主要類型、傳播途徑,以及初期症狀,加上全方位預防,為孩子的健康提供最強而有力的保護!
都知道健檢很重要,但想要做完所有健檢項目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負擔。有沒有哪些特別重要、建議能夠優先做的健檢項目呢?
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表,理想的大便形狀應該像香腸一樣,表面光滑、形狀完整、連貫。若是便便呈現水狀或硬塊狀,是時候重新審視每日的飲食和水分攝取量了。
理想的上廁所時間應控制在3到5分鐘內;一天排便1至3次、或是三天1次,都屬於正常頻率。過長的如廁時間、不正常的排便頻率,可能代表你需要調整飲食或改善如廁習慣。
正常的便便顏色通常為棕色調,這是源於消化過程中膽汁的作用。若發現顏色異常,如紅色、黑色或非常淺的顏色,則可能是需要盡速就醫的警訊。
聽力損失不僅僅造成人與人溝通上的不便;它對於認知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美國Johns Hopkins研究突顯了聽力損失的隱藏風險,包含行走問題、跌倒與失智。研究表明,輕度聽力損失使失智的風險加倍,中度損失使風險增加三倍,而嚴重聽力損失則使風險增加五倍。
如同肌肉需要運動,大腦也需要透過持續地刺激來活化腦部功能。但你知道嗎?我們的聽覺能力其實在維持大腦活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篇文章將說明大腦保持活化的重要性,並提供維持大腦健康的三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