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人曾透過視訊診療就醫,使「遠距醫療」的概念正式進入大多數人的視野之中。但「遠距醫療」究竟是什麼,又可以做到哪些事情呢?
時序進入秋冬,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除了容易讓呼吸道不適,更是流感好發的季節。流感和感冒不一樣,感冒是漸進式的出現症狀,但流感發作得很快!
雖然Omicron變異株相對輕症比例較高,且台灣本土Omicron疫情似有趨緩跡象,但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每個人體質、年齡不同,染疫後的健康風險也不盡相同,還是要確實做好防疫工作才是。
目前,新冠疫情似乎出現緩和趨勢,但長新冠後遺症的患者卻隨著受感染人數而增多。 香港疫情的爆發時間比台灣早,應對長新冠症狀,尤其在老年人長新冠照護的經驗上也較台灣豐富,值得我們參考。
日本人長壽聞名世界,近年日本一項針對高齡者的研究發現,血液中的「白蛋白」和長壽可能有著密切的關聯性,而這個數值和我們平常補充的蛋白質息息相關,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除了維持肌力以外,還有哪些健康功效?
台灣Omicron疫情大約是從2022年4月左右開始爆發,但鄰國日本大約在2022年年初就開始出現大量確診,也因此累積了比台灣更多的資料。 日本國內許多不同的機構也針對不同的地域、族群得到新冠後遺症後的種種問題及症狀進行了統計、分析,資料至今仍持續新增中。透過這些資料能幫助我們了解後遺症各症狀比率,甚至還可以作為參考依據,幫助我們大致了解後遺症大約會持續多久等疑問。
台灣本土疫情處於高原期,除了染疫中所承受的病痛,以及康復後可能的後遺症問題外,國內還陸續傳出兒童MIS-C案例,令人備感憂心。 面對MIS-C問題,讓家長們十分擔心、深怕孩子受病痛之苦。
新冠病毒Omicron病毒株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在5月25日來到89,352例,累計確診數已超過150萬人,雖然Omicron多數為輕症,較少中重症患者,但也有不少人曾聽聞新冠急性症狀在痊癒後,還有可能面臨長期的新冠後遺症(新冠長期症狀、長新冠),讓許多人心驚驚,深怕自己染疫。
台灣Omicron疫情至今每天依然有數萬人確診,也因為確診人數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除了關心急性症狀以外,也開始關心新冠後遺症,也就是長新冠的問題。
台灣本土疫情仍未停歇,雖然比起高峰期,每日的確診數有所減少,但患者總數仍在持續增加,染疫的人也越來越多,新冠病毒後遺症,也就是「長新冠」的症狀成了每位痊癒者,甚至尚未染疫者都要多加留意的問題。 雖然面對新冠後遺症問題,目前全世界都還欠缺大型、長期的研究,因此有效的治療方式仍不能確定,讓許多人難以放下心中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