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猝死危機? 4個原因告訴你

日期2024/05/22
點閱數75

撰文:睡眠技師 蘇家儀

睡不好,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據主計處民眾健康安全調查顯示:台灣約有30%的人有睡眠問題;在疫情三級警戒後,國人對自身睡眠品質的不滿意程度更是提高近一半的比例。但多數人並沒有將這樣的睡眠問題視為一種病症來處理。除了導致日常生活備受影響外,長期之下也造成慢性疾病、器官受損,死亡率提高等情形。

最新一篇2020年的研究中,顯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患者,發生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高達正常人的近兩倍!(註1)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指的是在睡眠中因呼吸道阻塞,導致間歇性的呼吸中止,呼吸氣流可能減少或完全阻塞,導致間歇性缺氧和睡眠中斷。若被歸類為中度(AHI 15-30)至重度(AHI >30)的 OSA 患者出現許多不良後果的風險增加,特別是各種類型的死亡。因此,診斷 OSA 的患者並進行治療以避免可能產生的死亡風險,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被重視的醫療問題。


◎ 睡眠呼吸中止症提高猝死率的四大原因:

  1. 缺氧: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睡眠期間血氧濃度降低,輕者會有頭痛、睡不飽等症狀,重者則會造成慢性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猝死。
  2. 睡眠中斷: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睡眠中斷,患者在長期睡眠不足的狀況下身體抵抗力會逐年下降,發炎指數增加,容易引發各類疾病,造成死亡危機。
  3. 心血管疾病:且睡眠呼吸中止與心因性猝死有共同的危險因子(註2),包含了高齡、高血壓、肥胖等等,都是高危險群!
  4. 交通與公安危險:而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白天嗜睡及過度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常引發交通、工安事故。據交通部統計台灣每年因駕駛分心或疲勞駕駛而發生事故比例約占車禍總事故的20%。

經由專業檢查後的呼吸中止症患者,經由治療後即可以避免睡覺時發生呼吸中止的狀況,也會大大降低猝死的風險。而目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方式,大多使用陽壓(正壓)睡眠呼吸器,在睡眠期藉由氣流壓力持續維持呼吸道暢通,避免呼吸道在睡眠時阻塞,是美國睡眠醫學會推薦治療呼吸中止症的黃金方式。

 

◎參考資料

1.Emily s heilbrunn, Paddy ssentongo, & vernon m chinchilli. (n.d.). Sudden Death in Individual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Open Resp Res 2021;8:E000656. Doi:10.1136.

2.Jacob n. blackwell, & mccall walker. (2019). Sleep Apnea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Circulation Reports Circ Rep, 1, 568–574.

 

※科林睡得美:https://resmed.ear.com.tw/  

※本內容由《科林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使用,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為您推薦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相關服務

尋保障
相關保險商品推薦
問客服
洽詢電話客服中心 0800-0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