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快來檢測憂鬱指數!

日期2022/10/07
點閱數1673

撰文: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編輯群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多年前已表示:「憂鬱症已是全球第2大疾病,僅次於癌症。」近年來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的不快樂因子也因而增加,WHO於2022年3月發佈的科學簡報指出,在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焦慮和憂鬱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之多!(註1)


你得到幾分呢?

總分1~5分:心理是健康狀態!

總分6~9分:有輕微憂鬱傾向,建議找家人、朋友或專業心理諮商聊聊。

總分>=10分:需積極關懷及轉介專業醫療或接受心理諮商治療。

(資料來源: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網「老人憂鬱量表」(GDS)簡表) (註2)

憂鬱和失智恐加速身體惡化!

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逐漸不聽使喚,也容易出現精神問題,其中以憂鬱、失智最常見!罹患憂鬱症或失智的長者,會出現不快樂、記憶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行動力差等症狀,更加遽生理及腦部認知衰退,使健康狀況日漸惡化。

在年長者身上,憂鬱和失智容易被搞混,也時常伴隨發生。近年的研究發現,得過憂鬱症的人,比起沒有憂鬱症者,更容易罹患失智症。因此,隨著年歲增加,應該更積極預防及面對憂鬱症,以減少失智症的發生。

心理健康對健康壽命影響大! 

憂鬱的情況,也經常透過身體表現出來,例如失眠、胸悶、食慾不振、慢性病痛…。然而種種症狀,常被親友甚至自己,視為正常退化現象而忽略,以為老了都會這樣,而無法得到適合的診斷及處理。

千萬別輕忽憂鬱問題!已有許多科學證據,情緒和心理會影響身體健康及壽命。憂鬱病人比一般人,有較高的疾病風險及死亡率。衛福部公布數據,領有慢性精神病重大傷病卡患者,死亡年齡中位數是72歲,比全體台灣人的平均餘命77歲還要少活5年!(註3)

透過社會參與、終身學習,改善心理健康!

和其他慢性病一樣,罹患憂鬱症不僅影響生活、引發或加重其他疾病,也增加照顧者負擔,造成醫療資源及社會成本的付出。篩檢及診斷憂鬱情形,可及早提供合適的處治及照護,提升身心健康及減輕照護。

台灣大部份民眾,會針對身體疾病看醫生,但較少人會進行心理諮詢。尤其部份人仍有偏見,將憂鬱症污名化,貼上「不正常」、「抗壓性差」、「神經病」等負面標籤,而讓患者不敢出門就醫。

如果有所顧慮,非常建議可以善用數位科技加強心理健康,不需出門,就能以線上心理諮詢方式,尋求專業協助。

此外,也能透過以下練習,翻轉憂鬱症狀:

  1. 學習放鬆:早晚深呼吸、靜坐、冥想、瑜珈…。
  2. 正向思考:有意識的提醒患者,每件事都要「往好處想」。
  3. 經常微笑:抬高嘴角,可以調整腦部神經的接收、幫助產生快樂情緒。
  4. 接近開心場合:和外界聊天、談心事,參加社團,讓情緒正向發展。
  5. 運動:能站就不要坐!每天保持活動及運動,增強肌肉力量,也幫助大腦分泌快樂激素「多巴胺」。

憂鬱症是可逆轉的疾病,不是絕症!接受妥善治療,擁抱正常、快樂的生活!


※本文章著作權為南山人壽所有,非經南山人壽同意不得任意使用或轉載。


註:

1.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新聞

 https://www.who.int/news/item/02-03-2022-covid-19-pandemic-triggers-25-increase-in-prevalence-of-anxiety-and-depression-worldwide

2.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網「老人憂鬱量表」(GDS)簡表(https://www.depression.org.tw/detection/index_06.asp)

3.2019年衛福部數據 https://dep.mohw.gov.tw/DOS/cp-5112-63761-113.html


為您推薦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相關服務

尋保障
相關保險商品推薦
問客服
洽詢電話客服中心 0800-0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