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知識家

健檢知識家

尋找健檢知識家

5,000份LINE POINTS等你抽

7/31前到南山人壽LINE官方帳號
輸入「我要挑戰」測驗你的健檢知識
挑戰成功即可抽獎,天天挑戰天天抽



前往輸入『我要挑戰』
※本活動限南山人壽LINE官方帳號好友透過
手機/平板裝置參與,
若您尚不是好友,請先加入好友。

定期健康檢查有什麼好處?

  •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關於三高、慢性病、癌症等重大疾病,可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防止病情惡化或延誤。
  • 預防疾病
  • 有助於了解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適度調整步調、飲食與運動習慣,以降低風險、預防疾病發生。
  • 掌握風險
  • 高風險職業(如:長期工作壓力大、日夜顛倒、接觸噪音、油煙、粉塵或放射線等)或有家族遺傳病史(如:糖尿病、癌症、慢性病、高血壓)、過去有腫瘤或癌前病變者,定期檢查可掌握健康風險。

常規及精密健康檢查的種類有哪些?

【常規項目】

  • 理學檢查
  • 透過問診、觸診,檢查身體有無腫塊、呼吸音有無異常、或有心律不整的情形,並檢查是否可能有皮膚方面的疾病。
  • 尿液檢查
  • 依據尿液的顏色、成分,如尿比重、尿蛋白、尿潛血等指標,評估腎臟與泌尿系統功能,檢查是否有如泌尿道感染、結石、糖尿病等問題
  • 糞便檢查
  • 檢查是否有糞便潛血、感染或是寄生蟲。糞便潛血也可做為大腸癌的早期篩選,若檢查結果有異,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確定是否有息肉、癌症病變的可能。
  • 血液檢查
  • 透過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指數,觀察是否有感染、貧血、或血液凝固不正常的情況
  • X光檢查
  • 透過胸腔X光可檢查心臟有無異常,並評估是否有潛在的心臟疾病。對於肺癌篩檢則無明顯幫助,需要進一步透過低劑量的肺部電腦斷層做檢測。

【精密項目】

  • 超音波檢查
  • 透過腹腔超音波檢查肝臟、膽囊、脾臟、腎臟、胰臟等器官是否異常。特別是B肝、C肝帶原者,建議應定期追蹤檢查。
  • 內視鏡檢查
  • 透過內視鏡檢查消化道、胃食道、小腸,大腸等,觀察是否有胃潰瘍、胃炎、食道癌、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等病變
  • 電腦斷層
  •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相較X光的敏感度更高,並且具多角度觀察的優點,可檢測到0.5公分以下的腫瘤,有助於肺癌的早期篩檢。
  • MRI核磁共振檢查
  • 屬於非侵入性、無輻射、精確度高的檢查,可早期篩查全身癌症腫瘤。若有腦中風家族史,建議健檢時可加入核磁共振檢查

該如何挑選健檢機構與特定項目?

【機構選擇建議】
健檢機構通常可以分為診所、中心、醫院,建議選擇具國家品質認證的機構,以確保檢查的品質與結果。通常大型醫院的健檢中心更能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檢查。另外進行腸胃鏡等侵入性檢查時,由於仍可能有麻醉藥過敏、穿孔等風險,須事先確認該機構具備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

【特定項目建議】
  • 若有長期吸菸、經常暴露在空氣污染或油煙的環境、工作壓力大者,建議增加肺癌篩檢。
  • 男性應定期做攝護腺癌檢查。
  • 女性定期做乳房攝影、超音波和子宮頸抹片檢查。
  • 40歲以上建議可搭配腦血管與心血管檢查。
  • 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異常等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檢查心血管。
  • 若有家族病史,則建議針對相關的特定器官進行定期追蹤檢查,例如B肝、C肝帶原者應定期做肝癌篩檢。

常見的腫瘤標記有哪些?

腫瘤標記是指在血液、尿液或其他體液中檢測到的特定物質,包括與癌症細胞相關的特殊蛋白質、酶、激素、代謝產物及核酸等。這些標記可用於輔助癌症的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效果的監測,同時還能評估疾病進程和復發的風險

常見的腫瘤標記有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 (NSE)、癌胚胎抗原 (CEA)、癌抗原199 (CA19-9)、甲型胎兒蛋白 (AFP)、攝護腺特異抗原 (PSA)、癌抗原125 (CA125)、癌抗原15-3 (CA15-3)等等。

健康檢查多久要做一次?

建議30歲起開始全身健康檢查,40-64歲者約每2-3年檢查一次,65歲以上長者建議每年固定檢查。若情況允許,可每年都為自己安排一次健檢。除基礎健檢項目外,也建議依照自身風險加做更精密的篩檢:

【常見的癌症篩檢頻率】
  • 子宮頸癌篩檢
    30歲以上女性每三年應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 乳癌篩檢
    45-69歲女性、或40-44歲女性但有二等親乳癌病史,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 大腸癌篩檢
    50-74歲者,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 口腔癌篩檢
    30歲以上曾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 肺癌篩檢
    以下民眾建議每兩年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1) 45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男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2) 50歲以上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平均每日一包,連續30年,或每日兩包,連續15年),且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以上內容感謝家醫科 林嘉俊醫師提供,想了解更多醫師資訊,可至林嘉俊醫師官網查詢
BMI

數值區間


類別 區間
體重正常 介於18.5-24.9
體重過輕 小於18.5
體重過重 介於25-27
肥胖 大於27

如何改善數值


減少高熱量、高糖分和高脂肪的攝取。
中等強度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
腰圍

數值區間


  • 男性正常腰圍比應小於90公分(約35吋)
  • 女性正常腰圍比應小於80公分(約31吋)
  • 腰圍過粗的腹部肥胖,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升高。

如何改善數值


避免長時間坐著或久坐,多走動。
血壓

數值區間


  • 正常範圍一般應低於120/80 mmHg
  • 高血壓前期介於120/80-140/90 mm/Hg
  • 大於140/90 mmHg即為高血壓

如何改善數值


避免高鹽食物,增加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
減少飲酒有助於降低血壓。
血脂

數值區間


類別 正常值
總膽固醇 低於200 mg/dL
低密度膽固醇(LDL) 低於130 mg/dL
高密度膽固醇(HDL) 男性高於40 mg/dL
女性高於50 mg/dL
三酸甘油酯 低於150 mg/dL

總膽固醇數值是由HDL、LDL與三酸甘油酯合併計算而成,若超過240mg/dL即為高膽固醇血症。

如何改善數值


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減少含糖飲料和精製澱粉的攝取。
空腹血糖

數值區間


  • 正常值應介於70-100 mg/dL
  • 若達到101-125 mg/dL,屬於糖尿病前期,表示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 若超過126 mg/dL則可能為糖尿病,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如何改善數值


多攝取含高纖維食物,減少精製糖和精製穀物。
糖化血色素

數值區間


  • 正常範圍一般應介於4.0-5.6%之間
  • 介於5.7-6.4%之間表示數值偏高,有風險
  • 大於6.5%則可能為糖尿病,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如何改善數值


減少含糖飲料、甜點和含糖零食,多吃蛋白質和健康脂肪,有助於血糖穩定。
尿酸

數值區間


  • 空腹血中尿酸濃度的正常值男性3.0-7.0mg/dL
  • 空腹血中尿酸濃度的正常值女性2.5-6.5mg/dL
  • 若男性>7.0mg/dL,女性>6.0mg/dL,則為高尿酸血症,有發展慢性痛風的可能。

如何改善數值


避開高普林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甜食或炸物,每日足量的飲水,對於慢性痛風的預防都有幫助。
腫瘤標記

指標涵義


腫瘤標記指數僅是參考指標,主要用於治療後患者的追蹤檢查,以觀察治療效果。在健康檢查階段,不應單憑指標高低判斷是否罹癌。
有時候良性狀況(如發炎、感染)也會導致指數上升,須結合其他如核磁共振、電腦斷層、超音波等精密檢查,再進行綜合判讀。

指標種類


常見腫瘤標記 對應癌症
肺部 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 (NSE) 小細胞肺癌相關
細胞角蛋白19片段 (Cyfra 21-1) 非小細胞肺癌相關
腹部 癌胚胎抗原 (CEA) 廣泛用於多種腹部腫瘤的監測,特別是腸癌
癌抗原72-4 (CA72-4) 主要用於胃癌的監測
癌抗原199 (CA19-9) 主要與胰腺癌相關
甲型胎兒蛋白 (AFP) 肝癌的主要腫瘤標記
女性 癌抗原125 (CA125) 卵巢癌相關,亦用於其他腹部腫瘤
癌抗原15-3 (CA15-3) 乳房癌相關
男性 攝護腺特異抗原 (PSA) 用於攝護腺癌的篩查和監測

如何改善數值


如果健檢結果某些指數很高,不妨與醫師進一步諮詢,別自己嚇自己呦!
【促進健康小技巧】
從生活習慣著手,多選擇口味清淡、蔬果、優質蛋白質與全穀物等食物,盡量避免酒精與含糖飲料,並每日攝入足夠水分。建立每週運動150分鐘的習慣,以及規律的睡眠作息,都有助於優化身體各項數值。
以上內容感謝家醫科 林嘉俊醫師提供,想了解更多醫師資訊,可至林嘉俊醫師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