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食藥署食品安全週報,「痛風」是一種體內「普林代謝異常」的疾病,導致尿酸濃度升高。當體內產生太多的尿酸,或是身體不能有效將尿酸排出體外時,多餘的尿酸就會結晶沉積在關節造成急性發炎反應,導致病患劇烈疼痛或行走不易。
你是否喜歡在壓力大時來一杯手搖飲?下班後習慣小酌一番、配上炸物,以忘掉一整天的疲憊?或是因為忙碌,時常久坐、忘記起身動一動?小心!這些習慣,可能都在助長脂肪肝的形成!
根據112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肝癌在主要癌症死因中排名第2,而從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則可以進一步發現,肝癌患者主因有八成為慢性B、C型肝炎感染。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師提醒,認識肝炎對身體的影響,是預防、保護肝臟很重要的一步。
台灣近日爆發多起食安問題,信義區的素食餐廳食物中毒案,累計造成5人死亡,另有知名連鎖餐廳、校園、以及旅行團的集體食物中毒問題。無論自煮或外食,食安危機可能潛伏在任一環節。讓我們一起認識食物中毒的原因、一旦中毒該怎麼辦、如何預防,從源頭杜絕食安危機。
腸病毒高峰期已經到來,如何確保家裡的小寶貝安全渡過這個季節?跟著曹玉婷醫師一起認識腸病毒的主要類型、傳播途徑,以及初期症狀,加上全方位預防,為孩子的健康提供最強而有力的保護!
理想的上廁所時間應控制在3到5分鐘內;一天排便1至3次、或是三天1次,都屬於正常頻率。過長的如廁時間、不正常的排便頻率,可能代表你需要調整飲食或改善如廁習慣。
正常的便便顏色通常為棕色調,這是源於消化過程中膽汁的作用。若發現顏色異常,如紅色、黑色或非常淺的顏色,則可能是需要盡速就醫的警訊。
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表,理想的大便形狀應該像香腸一樣,表面光滑、形狀完整、連貫。若是便便呈現水狀或硬塊狀,是時候重新審視每日的飲食和水分攝取量了。
如同肌肉需要運動,大腦也需要透過持續地刺激來活化腦部功能。但你知道嗎?我們的聽覺能力其實在維持大腦活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篇文章將說明大腦保持活化的重要性,並提供維持大腦健康的三個技巧。
睡不好,是現代人的文明病。2020年的一篇研究中,顯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患者,發生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高達正常人的近兩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睡眠呼吸中止症提高猝死率的四大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