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調查就發現,台灣成年男女的過重、肥胖比率超過40%,讓體重控制成為幾乎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而肥胖其實依照脂肪堆積的的部位不同,危險程度也不盡相同,例如從外觀上就能觀察出腹部凸出的「蘋果型」肥胖,以及下半身肥胖的「西洋梨型肥胖」,健康風險就不一樣。
近日前駐泰代表不幸因壺腹癌病逝於台大醫院,讓「壺腹癌」這個較少聽聞的名字初次進入眾人耳目。事實上,壺腹癌的確相當少見,但其危險性其實並不輸給「癌中之王」胰臟癌多少,是必須多加留意的癌症類型。
台灣健保支出屢破新高,國發會於今年6月召開的會議中指出,明年的健保醫療給付總額預計約落在7935~8180億元,無疑是納稅人沉重的負擔,若是能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也就更能讓最需要健保資源的人不受排擠,節流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近年研究發現,一天若沒睡滿7~8小時,可能會有較高的罹癌、死亡風險,可以說如何睡得好,是每個現代人都必須重視的課題。但實際上仍有不少人受失眠所困,除了不易入睡以外,淺眠、過早醒來等問題都相當常見,不良的睡眠品質除了可能提高罹病及死亡風險外,也可能因為通勤時的精神不濟,造成更直接的意外傷害,不可不慎。
研究發現自律神經失調不單是憂鬱、焦慮症等疾病的指標,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會讓冠心病、心衰竭及猝死的可能性提高。從臨床比例推估,國人恐六至七成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自律神經失調在現在高壓的社會中,彷彿成為文明病,其中,女性風險高出男性1.5至2倍,尤其集中在20至40歲的年輕女性。
甫逝世的前總統李登輝生前被醫師讚為「最聽話的病人」,與糖尿病相處逾30年的他,曾不藏私地公開穩定控糖的方法:天天量血糖、遵從醫囑用藥、規律運動及控制飲食。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提供之資訊指出,國人每年要吃掉3億多顆安眠藥,平均每人一天要吞14顆,已然成為國人健康上的一大隱憂。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曾進行過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發現長期失眠6年以上,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58%,還可能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癌症等疾病有關,對健康影響甚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