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常被視為突如其來的疾病,但其實它可能是身體長期變化的結果。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發炎等慢性病,會提供適合癌細胞生長的環境,並削弱免疫系統的戰鬥力,使癌細胞更容易發展。
臺灣預估在2025年底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0.8%。隨著生活步伐改變,如何調適壓力、找到新的生活重心,成為越來越多人共同面臨的課題。但改變也能帶來新的機會,藉由持續探索生活中新鮮事,也能活出屬於自己的樂齡人生。
糖尿病一直位列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約有11.1%,約有218萬人罹患糖尿病,比例高於日韓。糖尿病連帶的隱憂包含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等。
台灣人普遍喜愛甜食和手搖飲,這些飲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特別是手搖飲,如珍珠奶茶裡面的高糖、高熱量的特性對於體重管理和健康風險都有潛在威脅。
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較高。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每年奪走約1,800萬人的生命。在台灣衛生福利部111年的統計結果指出,心臟疾病每年造成2.3萬人死亡,平均每22分鐘就有一個家庭失去親人。然而與癌症不同,心血管疾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較容易被忽視,民眾更不應輕視這一重大健康威脅。
台灣人在面對壓力時,習慣把問題壓在心裡,而非尋求協助。根據南山人壽生活習慣調查報告發現,僅有不到1%的人在面對心理壓力時會尋求專業幫助。
根據南山人壽生活習慣調查報告發現台灣每五人中有一人缺乏固定的運動習慣,並且超過五成的國人每週運動時間不到一小時。運動量不足可能導致肌少症,進一步引發基礎代謝率下降、身體循環變慢,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並且會使關節承受更多壓力,導致關節磨損和疼痛,進一步降低運動意願,形成惡性循環。
入秋了,大家可能注意到路上咳嗽的人變多了,尤其乍暖還寒的時候,常常莫名喉嚨就開始「卡卡的」。耳鼻喉科醫師帶大家了解秋天容易咳嗽的原因、痰的顏色代表哪些健康警訊,以及當天氣忽冷忽熱時,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喉嚨。
小心!突然爆瘦、身體出現異常腫塊、排便出血、吞嚥困難、持續咳嗽、食慾不振、臉色發黃、茶色尿…當上述症狀出現時,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可能會錯過癌症早期治療的機會,千萬別大意。
根據112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肝癌在主要癌症死因中排名第2,而從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則可以進一步發現,肝癌患者主因有八成為慢性B、C型肝炎感染。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師提醒,認識肝炎對身體的影響,是預防、保護肝臟很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