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預估在2025年底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0.8%。隨著生活步伐改變,如何調適壓力、找到新的生活重心,成為越來越多人共同面臨的課題。但改變也能帶來新的機會,藉由持續探索生活中新鮮事,也能活出屬於自己的樂齡人生。
出門在外,你常被稱呼叔叔、阿姨,還是哥哥、姊姊?被別人稱讚外表比實際年齡輕時,真的會很開心,然而當總是被誤會比實際年齡大時,倒是可以想想是否有值得擔心的健康警訊?
如同肌肉需要運動,大腦也需要透過持續地刺激來活化腦部功能。但你知道嗎?我們的聽覺能力其實在維持大腦活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篇文章將說明大腦保持活化的重要性,並提供維持大腦健康的三個技巧。
在高齡者常會遇到的長照問題中,「如何預防肌少症」往往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所謂的肌少症(Sarcopenia),泛指全身的肌肉量不足,進而慢慢導致身體功能與機能喪失的症候群,嚴重者更會增加跌到失能與死亡的風險,是長者不可忽視的問題!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2022年公布資料,台灣人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34.4歲,女性為32.3歲;與過去年代不同,現代人大多晚婚,也較晚生小孩,也因此更需要好好為自己做好養老財務的規劃。
何謂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造成高齡者骨折的主要原因,也是影響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據研究,在70歲以後,年紀每增加5歲,發生骨折的機率會增加一倍。骨骼細胞需要性腺激素,才能維持日常的骨質流失及骨質生成的平衡。
根據台灣內政部公布「111年簡易生命表」顯示,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又稱零歲平均餘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因死亡人數以及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緣故,平均壽命較110年減少1.02歲,但仍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內政部指出,平均壽命減少原因來自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
隨著年紀增長,長者跌倒的風險也隨之上升。 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調查,「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第2名,僅次於交通事故,若長者嚴重跌倒時會造成長期臥床,依照個人健康程度的不同,更嚴重時甚至會死亡。因此,如何預防長者跌倒,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