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不像感冒會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症狀,而是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成年人(20-64歲)約有四成以上罹患代謝症候群,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許多人在不知不覺正逐漸走向成為慢性病的高風險群。
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實施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的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1.1%,每個人身邊都可能有糖尿病患者,是必須多加留意的一大健康問題。
高血壓是許多心血管疾病與慢性病的潛在危險因子,許多人常認為高血壓只會出現在年長者身上,但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有許多年輕族群罹患高血壓而不自知。想要遠離高血壓,得舒飲食會是很好的幫手,跟著本文的腳步一起瞭解得舒飲食的5大原則,吃的健康遠離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血管內壓力過高,通常無明顯症狀,僅少數人會感到頭暈、肩膀緊繃、噁心或耳鳴等,且高血壓若長期未控制,容易引發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等併發症,因此定期量測血壓至關重要。國民健康署也建議18歲以上成人每年測量一次血壓,並遵循722原則,快來跟著醫生了解高血壓的大小知識吧!
台灣人在面對壓力時,習慣把問題壓在心裡,而非尋求協助。根據南山人壽生活習慣調查報告發現,僅有不到1%的人在面對心理壓力時會尋求專業幫助。
秋冬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當氣溫驟降時會刺激血管收縮,導致血壓突然升高,若是三高病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更會因此增加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機會。
衛福部107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2、4、8名,分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這些都和高血壓直接相關。而血壓若是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除了有助於預防併發症發生,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饕客們期待的秋天即將到來,每年九月開始至十二月是螃蟹盛產的季節,蟹肉鮮美、蟹膏濃郁,中秋佳節正適合大快朵頤。 你知道蟹腳肉其實是優質蛋白嗎?有哪些部位要少吃?什麼食物不要搭配一起?跟著張家榕營養師一起了解及健康享用螃蟹。
中秋節美食排排站,這些食物的熱量與營養你都掌握了嗎?哪些食物可以放心吃、哪些食物有禁忌?跟著張家榕營養師掌握中秋飲食秘訣,享受美食熱量不爆表,身體健康少負擔!
心肌梗塞猝死是因心臟的一部分肌肉缺血而受損或死亡,及早治療心臟問題等是減少心肌梗塞猝死風險的重要方式。定期的健康檢查和生活方式的調整,也是預防心肌梗塞猝死的重要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