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家馨 職能治療師
核稿: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編輯群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展社交互動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環。職能治療師呂家馨將分享在孩子學齡前的三個成長階段,家長如何在遊戲中幫助孩子建立表達與社交能力,以及透過培養餐桌禮儀,促進孩子練習專注、尊重與自我管理,建立起與人互動的良好基礎。
出生三個月 開始表達、渴望回應
出生約三個月的孩子已經開始嘗試與周圍的人、事、物互動,孩子透過哭聲傳達生理上與情感上的需求。而在這段過程中,孩子與父母之間會建立起默契,父母透過孩子的哭聲變化就能分辨出孩子此刻的需求為何?而當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也會透過聲音、眼神、表情等來表達來回應。
平行遊戲:探索環境並模仿大人
二歲的孩子在人際互動與表達上通常還不明顯,即使與其他孩子在同一空間,也常常各自專注於手邊的活動,比如獨自堆積木,或單獨畫畫、拼拼圖,較少有明確的互相交流。
但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會更主動探索周遭環境,呂家馨提到孩子會觀察並模仿大人生活中時常出現的行為,例如穿上大人的皮鞋要出門、學媽媽化妝的步驟、複製長輩喝茶的習慣動作。
呂家馨建議,家長可以多向孩子說明要去哪裡、做什麼、時間會多久、甚至進一步向孩子說明可能會有的感受,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因果關係、建立時間觀、了解情緒,以及建立語言與情境之間的連結等,對於未來孩子在與人互動及表達上十分有助益。
聯合遊戲:結合生活情境練習表達
約從四歲開始,孩子的語言與社交能力都進一步成長,玩遊戲時通常可以二、三個人玩在一起。呂家馨認為在這個階段大人可以適時加入遊戲,引導孩子互動、表達或分享,例如在扮家家酒遊戲中引導孩子們替彼此倒茶並互相說謝謝、不客氣,或是在模仿超市購物的遊戲中,加入付款、找錢、遞東西、說再見等,將生活的實際互動融入在遊戲中。
合作遊戲:合作與分工更明確
隨著團體生活中的互動經驗增加,孩子成長到六歲時,已經更加清楚生活中的各類情境和角色功能。大人在陪伴這時期的孩子時遊戲時,可以設立更清楚的規範或進行角色分配,例如玩支援前線的遊戲,讓孩子各司其職,負責指揮、尋找物品、清點數量等,加強分工與合作的互動概念。
與社交互動能力息息相關的餐桌禮儀
除了遊戲之外,餐桌也是每個孩子成長一定都會經歷的情境,呂家馨觀察到,培養基本的餐桌禮儀,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互相尊重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打下與人互動的良好基礎。
在兩歲至三歲的幼兒階段,孩子已經開始有「儀式感」,呂家馨建議在用餐時可以給孩子一個固定座位、一套專屬餐具,讓孩子知道應該坐在哪裡、將餐具擺上代表「要吃飯了」的訊號,有助於建立儀式感與安全感。
餐桌禮儀三步驟 學習自我管理與互相尊重
在幫助孩子培養用餐禮儀時,呂家馨表示首先是在用餐過程中不隨意離開座位。孩子的習慣往往是透過模仿家長而建立,呂家馨建議家長在入座前可以先將一切都安頓好,包含將菜盤擺好、先去如廁,一旦進入用餐過程就座直到用餐結束,在用餐過程中也盡量不要使用手機或處理其他事情,讓孩子學習專心從頭到尾完成一件事。
其次若是口中有食物,應先將食物吞下去後再開口說話,或是不要敲打、玩餐具,都是在引導孩子從中學習尊重他人,以及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最後,吃飯本該是一件開心的事,在享受食物的同時,呂家馨建議可以引導孩子感謝家長的付出,並且鼓勵孩子嘗試形容食物的美味,都有助於打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從遊戲到餐桌,都是孩子在學齡前練習社交互動的絕佳機會,也有賴於家長的引導與示範。當孩子更多學會溝通表達、自我管理、尊重他人,隨著時間成長,相信孩子能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和社交能力,在人際互動的場合中也將更有自信。
※本文章著作權為南山人壽所有,非經南山人壽同意不得任意使用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