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大哉問】疫苗是如何產生作用的?

日期2022/06/21
點閱數815

撰文者:醫聯網編輯群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近期台灣採購新冠病毒疫苗,因為諸多因素而到貨量不足,難以讓每一位國民都接種,但在有關機關及民間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台灣的疫苗荒獲得了暫時的緩解,朝著群體免疫的大方向前進了一步。

而面對即將到來的疫苗,我們也有許多疑問,例如疫苗是如何產生作用的?日常中有沒有什麼方法、飲食可能提高疫苗效果?疫苗有什麼樣的副作用、有沒有方法能減輕副作用?還有疫苗在注射前、注射後需要注意什麼?

其實在海外,不少民眾也有類似的疑問,也曾有專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過解答。日本濟生會橫濱市東部醫院患者支援中心主任‧營養部長、醫學博士谷口英喜,就針對了這些常見疑問提出過解答。

疫苗種類多,產生效果的原理不同

谷口英喜表示,引發傳染病的細菌、病毒病原體,我們的身體會透過免疫,也就是抵抗力來因應,能防止再度感染,或是減輕再次感染時的症狀等。而疫苗接種就是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而實施的。

而疫苗具有多種類型,常見的有減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s)、不活化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類毒素疫苗(Toxoid)、mRNA疫苗:

減毒疫苗

減毒疫苗是由活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經過削弱,使其不至於致病,不過病菌在體內仍會逐漸增加,因此在接種1~3週之間會有輕微症狀。常見使用減毒疫苗的有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卡介苗等。

不活化疫苗

不活化疫苗又稱滅活疫苗,使用了已無致病性的一部分細菌及病毒製作而成。日本腦炎、流感疫苗、A肝疫苗、B肝疫苗等屬於此類。

類毒素

類毒素是由細菌產生的毒素製作而成,常見的有破傷風疫苗、白喉(Diphtheria)疫苗等。

mRNA疫苗

輝瑞/BNT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皆屬於mRNA疫苗,mRNA疫苗會將能製造新冠病毒表面棘狀蛋白的mRNA,送進人體細胞之中並藉以製造棘狀蛋白,能驅動免疫系統攻擊、記憶這種類型的病毒蛋白,進而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且由於mRNA疫苗不含有病毒本身,因此不會有施打後反而被感染的風險。mRNA在進入細胞後20秒~20分鐘左右會被分解,產生的蛋白質也會在10天內分解,不會殘留體內。而且mRNA也不會進入細胞核中,因此也不會影響基因。

養成這些正確習慣讓疫苗效果更好

而即使打了一樣的疫苗,每個人獲得的保護能力也不盡相同,因為疫苗和治療藥物不同,疫苗需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來製造抗體,因此若是希望疫苗效果更好,自身的免疫力也相當重要。

尤其是伴隨著年紀增長,免疫力的一大重要關鍵「胸腺(thymus)」中的組織也可能跟著退化,就可能接種了疫苗,也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讓疫苗無法完全發揮功效。

因此谷口英喜表示,若是希望疫苗的功效盡可能良好,別忘了平常要注意規律生活、三餐飲食均衡正常,且要注意充足的睡眠,幫助身體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除此之外,水分、電解質不足造成的脫水,也會讓體內血液循環受到影響,使器官所需的營養無法順利通過血液抵達,另外黏膜乾燥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補充足量水分,也是維持良好免疫力的關鍵。不僅如此,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異常也可能讓免疫力降低,因此適時紓壓也有利於防疫。

適量食用這些優良食物幫助提高免疫力

其實有些優良的食物也適合平常食用,例如優格、納豆等發酵食品,其中的乳酸菌或納豆菌等益菌,能夠幫助整腸。由於人體免疫細胞高達70%左右聚集在腸道,因此透過整腸,是可能有益於提高免疫力,再加上乳酸菌中還有部分種類能夠活化免疫細胞,因此谷口英喜認為適量食用,是可能讓疫苗更容易發揮應有效果的,對防疫有正面幫助。

而且病毒是會變異的,疫苗只能發揮一定程度的保護效果,因此長遠來看,透過提高免疫力來降低風險是相當有必要的。

疫苗有副作用,有辦法減輕嗎?

在打疫苗之前,想必有許多人都會關心副作用問題,例如接種後立即發生的過敏反應,雖然機率並不高,但仍不可不防,必須靠專業的醫師來處置。

至於後續的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痛、全身倦怠等問題,谷口英喜表示,這些症狀及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其實是可以透過平常的鍛鍊來減輕的,建議平常可進行登山運動,或是適當的跑步,透過體力的提高,可能有益於減輕副作用。

但谷口英喜也強調,接種疫苗後的發燒症狀,並不建議自行服用退燒藥來改善,還是建議先聽從專業醫師的指引。另外如果發燒伴隨著暴汗、沒有食慾等症狀,可能會有脫水的風險,應在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補充足量的鹽分、糖分、鉀。

疫苗接種前、接種後有什麼忌諱嗎?

谷口英喜表示,在接種疫苗前,有一些事項是需要避免的,例如激烈運動、睡眠不足、飲酒等。而在初次接種後因為可能會有肌肉疼痛、手臂難以正常活動的問題,建議減少開車機會,也少在工作中使用。

在接種第二劑後,有較高的機率有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疼痛,也可能產生全身的倦怠感,因此建議盡可能避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或是開車等,以減少事故發生的機率。

谷口英喜強調,大多數人在接種後沒有副作用,比較不需要過度擔心,如果產生了這些副作用,則需聽從醫師指示,必要時可透過醫師取得退燒藥等處方,不宜靠自己來判斷病情、服用成藥。

日本愛知縣癌症中心醫院醫師伊東直哉也指出,有些民眾會擔心接種疫苗後可不可以泡澡,但其實泡澡是可以的,但在接種當日要避免激烈運動。其他生活習慣例如上班、上學等,雖然也沒有特別限制,但由於副作用容易在接種2日後產生,可先行考量到這一點決定是否請假等。

還有要注意的是,疫苗通常在接種第二劑的14天後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因此仍不可大意,且即使疫苗發揮了全部功效,也無法完全免疫,因此平常仍應做好防疫措施。


※本內容由《醫聯網》授權使用,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為您推薦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相關服務

尋保障
相關保險商品推薦
問客服
洽詢電話客服中心 0800-0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