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編輯群
陳小姐是一名30歲的上班族,每天忙於工作,三餐大多外食,最愛炸雞、滷肉飯、珍珠奶茶。下班後的休息時間與假日則沉迷手遊,加上極少運動,她的腰圍逐漸變粗、褲頭越來越緊。最近,她發現自己經常感到疲倦,偶爾還會頭暈,並且時常胃脹氣。健康檢查時醫生告訴她血壓偏高、血脂異常,已經是慢性病的前兆。陳小姐才驚覺,自己的生活習慣可能需要改變。
慢性病不像感冒會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症狀,而是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成年人(20-64歲)約有四成以上罹患代謝症候群,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許多人在不知不覺正逐漸走向成為慢性病的高風險群。
你的身體健康嗎?快來自我檢測代謝症候群! 符合3項(含)以上,就可能是代謝症候群高風險族群! |
|
腹部肥胖 |
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 |
血壓偏高 |
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
空腹血糖偏高 |
空腹血糖值≧100mg/dL |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 |
≧150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
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
高鹽、高油、高糖 日常飲食中的健康陷阱
台灣外食文化興盛,許多人習慣點滷肉飯、鹽酥雞、手搖飲等,但這些食物通常高油、高糖、高鹽,長期攝取容易導致體脂肪囤積、血壓升高、血糖失衡,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肥胖的風險。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進行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灣19至64歲的成人中,每日攝取3份蔬菜的比例僅為14%,而每日攝取2份水果的比例更低至6%。
除了蔬果不足,高鈉與加工食品也是現代人飲食中的隱憂。調查顯示,台灣人平均鈉攝取量超過建議標準1.5倍,過量的鹽分可能導致高血壓、腎臟病,甚至增加中風風險。另外許多加工食品與速食含有反式脂肪、精製糖、人工添加物,長期累積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甚至提高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長期久坐不動、運動不達標 身體正在耗損
除了飲食,運動量不足也是導致慢性病的一大主因。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缺乏運動已是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與高血壓、菸品使用並列為主要致病原因。現代生活中,許多人久坐辦公、下班後長時間滑手機或看電視,導致運動時間嚴重不足,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的風險。
根據113 年教育部體育署的運動現況調查,台灣有64.7% 的成人未達規律運動標準。運動量不足的影響不只體重上升,還可能使血壓、血糖、膽固醇失衡,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也顯示,長期缺乏運動會提高大腸癌、乳癌、骨質疏鬆的發生率,甚至影響心理健康,增加焦慮與憂鬱的可能性。
吸菸與過量飲酒 悄悄透支身體健康
吸菸與過量飲酒,都是傷害身體健康的重大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品使用占全球死亡原因的9%,排名第二。而國人的十大死因中,多項疾病更與吸菸直接或間接相關,尤其是癌症、心血管疾病與慢性呼吸道疾病。長期吸菸不只傷害肺部,更會加速血管硬化、增加高血壓與中風風險。
長期飲酒過量則可能損害肝功能,導致肝硬化、脂肪肝,增加腦中風的機率。
熬夜與睡眠不足:不只是累而已
許多人習慣晚睡,無論是為了追劇、滑手機,或因為工作壓力大導致難以入睡。但研究顯示,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新陳代謝與荷爾蒙分泌,進而使血糖調控失衡,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甚至也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此外,60歲以上長者更容易受到睡眠障礙影響,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增加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風險,也可能加速認知退化、影響日間精神。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不只是讓人白天疲憊,更可能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對健康造成持續性的影響。
你的日常選擇,決定了未來的健康!慢性病不是突如其來,而是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現在開始,減少高鹽、高油、高糖的飲食、增加運動時間、戒菸少飲酒、並維持規律作息,才能真正遠離慢性病風險,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