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不像感冒會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症狀,而是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成年人(20-64歲)約有四成以上罹患代謝症候群,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許多人在不知不覺正逐漸走向成為慢性病的高風險群。
運動是防癌抗老化的第一防線,然而久坐缺乏活動、不健康飲食、肥胖都是引發癌症的主要因素,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前五名。現在帶你了解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藉由輕鬆運動的方式,降低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實施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的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1.1%,每個人身邊都可能有糖尿病患者,是必須多加留意的一大健康問題。
慢性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讓身體獲得所需的養分;每天動一動,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養成良好睡眠與作息,讓心情保持愉快;定期健康檢查以掌握身體狀況,才能真正遠離慢性病,擁有更健康、活力的人生。
帶狀疱疹是潛伏在體內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再度活化所致,每3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可能罹患此病。帶狀疱疹不僅帶來劇烈疼痛,20%以上患者可能併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對生活品質及工作都會造成巨大影響。
春天氣溫回暖,新陳代謝加快,是提升體能、改善健康的最佳時機,但要如何讓健康計劃不再只是「三分鐘熱度」?關鍵在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並搭配調整飲食與作息,一起打造健康新生活!
過年大吃大喝後,很多人會出現「節後症候群」,身心難以調適,甚至感到疲憊、焦慮。想要快速調整身體狀態,飲食清淡、補充水分、蔬果和五穀雜糧不可少!此外,適當運動與改善飲食習慣也是關鍵。立即學習如何調整過年後的飲食與生活,讓身心重回最佳狀態!。
想要避免肺炎上身,除了盡可能避免出入人多場合、外出時做好防護工作以外,透過簡單改善運動、飲食等生活習慣來積極提高免疫力,也是對抗病毒的一大重要方法。趕緊來看看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幫助我們預防各種疾病!
隨著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新興技術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但因成本高昂或技術尚未成熟,大多未全面納入健保,患者通常需要自行支付檢測和治療費用,若缺乏相應的保障規劃,容易面臨治療康復與經濟負擔並存的困境,快來一起檢查看看你的健康保障是否與時並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