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編輯群

65歲的李阿姨,過去習慣吃重口味的食物,餐桌上總少不了醃漬小菜、滷製食物、醬燒或紅燒類的菜餚,飯後還喜歡來冬瓜茶。退休後活動量減少,但口味沒變,結果每次健康檢查,血壓、血糖都偏高,醫生提醒她:「如果再不調整生活習慣,小心糖尿病、高血壓隨時找上門。」
李阿姨決定從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開始,嘗試清淡飲食,並開始每天固定散步 30 分鐘。半年後,她發現自己體力變好了,血壓數值也逐漸下降。一年後,她的健康指數明顯改善,醫生讚嘆:「妳的身體比退休前還健康!」
均衡飲食:多元攝取、選擇當季、減少加工
坊間常說,要改善體重「7分靠飲食、3分靠運動」,飲食均衡是維持健康的重要關鍵,但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多數台灣人蔬果攝取不足,建議每日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並且多選擇當季的新鮮食材,如深綠葉菜、番茄、茄子、鳳梨等,不僅補充纖維,也能預防慢性疾病。
蛋白質則可以多選豆類、魚類、蛋類與肉類,以「豆魚蛋肉一掌心」為原則。豆類富含大豆異黃酮,有抗氧化效果,魚類則含 Omega-3,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紅肉建議適量攝取,避免過量食用內臟類食物。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逆轉慢性病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調查顯示,有64.7%的國人未達到規律運動的標準。養成運動習慣除了有助於降低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的風險,還能穩定血糖、減少內臟脂肪堆積。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每天運動 15 分鐘,每週累積約 90 分鐘,就能減少14%總死亡率,降低10%癌症死亡風險,並延長3年壽命。無論年輕人、長輩,或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族群,只要開始運動,都能有效增進健康。
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累積30分鐘運動,可拆分成10分鐘或15分鐘段落來完成。例如:步行上下班、提前一站下車、走樓梯,增加日常活動量;假日可以騎腳踏車、登山、或與家人快走,運動的同時也有助於社交與心理健康。上班時,可利用零碎時間做伸展或簡單的肌力訓練,如用裝水的寶特瓶代替啞鈴鍛鍊臂肌。透過這些簡單的方式,讓運動將不再是負擔。
戒菸少飲酒:遠離風險因子,減少疾病發生
吸菸不僅對肺部有害,還會加速血管硬化、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長期飲酒則可能影響肝臟功能,導致肝硬化、腦中風的風險提高。
戒菸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肺病與中風風險,若有戒菸需求,可撥打國民健康署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獲得專業協助。飲酒則應適量控制,建議女性每日不超過1杯,男性每日不超過2杯,以避免因長期過量飲酒對肝臟與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
每天睡飽了 身體自然健康
充足的睡眠不僅能消除身體疲勞,還有助於細胞修復、代謝、並強化免疫功能,避免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應睡足7至9小時;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穩定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有助於穩定心理健康。
此外,統計顯示,60 歲以上長者中,男性有70%、女性有56%可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致使血氧降低、血壓升高,進一步危及心腦血管健康。建議避免在睡前使用 3C 產品並減少攝取咖啡因,維持規律作息讓身體獲得充分的修復。
定期健康檢查、及早規劃保障 隨時掌握身體狀況
慢性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當身體出現異狀時,可能已進入慢性發展階段。因此,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與早期發現的最佳方法。
114 年起30-39歲民眾也能享有由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每 5 年一次;40-64歲則維持每3年一次,65歲者以上每年一次,檢測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健康指標,有助於慢性病風險。
此外,如果家族成員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病史,應更加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適時提高健康檢查的頻率,以便早期介入治療。
除此之外,完善的健康保險規劃也是重要一環。即使盡力預防慢性病,仍有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健康變化。而有妥善的醫療保險規劃,不僅能確保在需要時獲得適當的醫療資源,也能有效減輕經濟負擔,對未來更安心無憂。
今天就開始行動,一個改變,讓健康更長久。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讓身體獲得所需的養分;每天動一動,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養成良好睡眠與作息,讓心情保持愉快;定期健康檢查以掌握身體狀況,才能真正遠離慢性病,擁有更健康、活力的人生。
行動指南 7招遠離慢性病
日常習慣 |
執行方法 |
定期健康檢查 |
利用免費或職場健檢,定期檢測血壓、血糖、血脂。檢查數值異常時,應盡早就醫追蹤。 |
「722」量血壓 |
連續7天量測,一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量2遍,掌握健康變化。 |
戒菸降低心血管風險 |
吸菸會升高「壞」膽固醇,戒菸能有效降低慢性病風險。 |
控制體重,管理腰圍 |
維持BMI
18.5-24,男性腰圍≤90cm、女性≤80cm,降低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風險。 |
均衡飲食 照顧身體 |
遵循「我的餐盤」原則:多蔬果、適量蛋白質、高纖飲食,少加工食品,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
增加活動量,減少久坐 |
每週累積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騎車),預防心血管疾病與肥胖。 |
睡好睡滿,保護健康 |
每日7-9小時睡眠,幫助調節代謝、穩定血壓。 |
參考資料:
- 國民健康署(2023)豆魚蛋肉一掌心 環境永續同盡心
- 國民健康署(2018)。低碳飲食 愛護地球守護健康
- 體育署(2024)。113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發表 運動健康快樂活 科技健身成趨勢
- 國家衛生研究院(2023)。失眠、打鼾、嗜睡? 睡眠呼吸中止症病因 年齡大不同
- 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2025)。成人預防保健升級 30歲開啟健康檢查新里程
- 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2024)。響應世界心臟日 用「心」行動 從改變行為做起
※本文章著作權為南山人壽所有,非經南山人壽同意不得任意使用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