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編輯群
睡覺時打呼聲震耳欲聾,甚至會突然停止呼吸、猛然吸氣?小心,這很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它不只影響睡眠品質,還可能悄悄影響大腦健康,提高失智風險。這些容易忽略的徵兆,你注意到了嗎?
晚上打呼聲震耳欲聾,不只是「太累」的問題
56歲的王先生這一年來打呼越來越嚴重,而且無論是何種睡姿都會打呼,有時還會突然安靜好幾秒,接著猛然吸一口氣,彷彿是喘不過來。連帶也時常睡不好的太太形容:「他睡到一半常常像是被什麼驚醒,整個人抽一下。」
王先生自己也發現,明明晚上睡很久,白天卻還是昏昏沉沉,工作時不但容易恍神,還常話講到一半突然找不到詞彙,甚至好幾次叫不出同事的名字。他試過早睡、按摩放鬆、運動,情況卻未見好轉。
看醫生檢查結果顯示,王先生每晚呼吸中止超過30次。醫師提醒:「這樣下去,不只大腦會受影響,心臟、血管也撐不住,失智風險更會大幅提高。」
睡眠呼吸中止症讓大腦「缺氧」?
打呼就等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嗎?不一定。
打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較容易被注意到的特徵之一,但真正的問題是「呼吸中止」與「血氧下降」。打呼聲忽大忽小、甚至睡到一半會突然「沒聲音→猛吸氣」,就需要特別注意。
很多人對睡著後「打呼」不以為意,但過程中若是反覆出現憋氣、呼吸中斷的情形,就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當一個人在睡眠中,每小時出現超過五次的呼吸暫停或呼吸變淺,每次持續十秒以上並伴隨血氧濃度下降,就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是因睡覺時上呼吸道塌陷或阻塞所致。
空氣無法順利進入肺部,導致血氧下降,大腦與身體就會反射性的「驚醒」以恢復呼吸。長期下來,大腦就會陷入「缺氧→驚醒→再缺氧」的惡性循環,白天自然精神不濟、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情緒不穩定。
睡眠呼吸中止症,竟會提高失智風險
當大腦反覆驚醒、睡眠被打斷,長期下來會對大腦產生三大影響:
- 干擾認知功能
睡眠呼吸中止會反覆中斷深層睡眠,使大腦無法獲得完整休息。相關研究也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及執行功能降低等認知障礙。
- 缺氧與慢性發炎導致神經退化
腦部長期反覆缺氧容易引發慢性發炎與微血管病變,進而損傷大腦處理記憶與判斷力的區域,讓大腦提早退化。
- 合併慢性病進一步提高失智風險
睡眠呼吸中止症經常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共病,這些疾病原本就是失智症的已知高風險因子。
據統計,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人比例約為15%,特別在60歲以上族群中,男性比例達70%,女性也有56%,驚人的比例卻時常被忽略。
預防失智,先改善睡眠呼吸問題
好消息是雖然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會影響大腦、並提高失智風險,但它屬於目前已有治療方式的疾病,只要及早診斷與處理,就有機會減緩對大腦的影響。
- 檢測與診斷
若懷疑有睡眠吸中止症,可至胸腔科、耳鼻喉科檢查。
- 治療多元化
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配戴正壓呼吸器(CPAP),可有效防止夜間呼吸道塌陷,減少血氧下降。除此之外,近年也開始推動針對不同病因的個人化的治療,例如藥物、上呼吸道手術等,但須與醫師討論後制定。
- 生活習慣調整
減重、改善睡姿、規律運動,都有助於緩解症狀。盡量避免使用藥物與酒精助眠。
別再讓「睡不好」成為失智隱形推手
別再以為呼聲震天、晚上睡不好只是年紀大、或太累的現象。不少患者往往在家人的要求下就醫時,才發現原以為的「小問題」,早已在悄悄傷害大腦。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最近有打呼異常,又不時會說「最近怎麼老是睡不飽」、「越睡越累」,或許是時候好好觀察睡眠狀態了。
參考資料
※本文章著作權為南山人壽所有,非經南山人壽同意不得任意使用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