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生福利部調查統計,台灣目前的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隨著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認識失智症、瞭解如何預防與照護,都成為當務之急的課題。 具神經內科、失智照顧、高齡醫學等專業的陳乃菁醫師,分享了如何從生活細節觀察家中長輩是否有失智,以及如何透過改善生活習慣活化腦年齡。
照護工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不斷調整和協調。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個好的照護溝通與合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而家庭照護紀錄簿就是一個可以幫助家庭照護者更好地溝通與合作的工具。
失智症會影響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們日常生活變得困難。然而,失智症也是一種很少被理解和接受的疾病,往往會引起患者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和不和諧。
「巴氏量表」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評估工具,不僅可以幫助醫療團隊評估患者的狀況,還可以幫助家庭選擇適合的移工看護,以及向政府申請相關補助。同時,透過這個評估工具,我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自主生活能力,讓自己更好地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你有發現家中長輩,想到出門就懶洋洋,提不起勁嗎?要活就要動!為了推動活躍老化,政府近年來引領各地方政府實行「高齡友善城市計畫」,並積極推動各項樂齡旅遊,推出適合長輩的慢活、慢遊優質行程,以「走得慢、吃得好、看得夠」的方式,讓長者出門變得更方便,參與活動、認識新朋友,身心更快樂!
出門在外,你常被稱呼叔叔、阿姨,還是哥哥、姊姊?被別人稱讚外表比實際年齡輕時,真的會很開心,然而當總是被誤會比實際年齡大時,倒是可以想想是否有值得擔心的健康警訊?
經過疫情的洗禮,越來越多朋友們都轉攻戶外運動,爬山、露營、自行車樣樣來,人們能輕鬆自在的運動,歸功於體內各個靈活的關節。 而老化或是運動,都會造成關節和軟骨的磨損和傷害,無法好好陪伴我們一生。 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釋高上主任,為您解析,為什麼關節退化開始年輕化,以及究竟該如何去做保養跟改善!
是否有過關節不適,覺得卡卡的、脹脹的經驗!千萬別忽略身體給你的警訊!「預防發生」與「早期診斷」很重要!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最容易受傷的關節 ,如何保養我們的膝關節,不隨年齡走下坡?來聽聽「大林慈濟醫院」-骨科名醫-「呂紹睿」醫師,以累積多年的臨床分享,帶您破解迷思!
騎車不小心碰破一塊皮,修剪花草、長輩下田被外物割傷,傷口照護學問多,除了傳統治療之外,其實你還有新的醫療選擇! 從傷口癒合、退化性關節炎到美體整形,細胞治療最近變成超熱門話題,快來看【整外名醫】中山附醫,尊榮醫療中心-陳俊嘉 主任, 開箱脂肪幹細胞,帶你徹底秒懂細胞治療怎麼用!
秋冬低溫與早晚溫差,容易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特別是長輩及慢性病病人,千萬別輕忽季節交替對心臟血管疾病的威脅。若擔心增加心臟及血管負荷,一定要加強保暖,運動前充足的暖身,更是基本的保護行為。